地球人都知道粤菜好吃,为什么一到联合国有关机构评选世界美食之都、权威杂志评选美食城市,我们总是名落孙山?是粤菜缺乏标准化,规模上不去,影响力不够大?或是广东人缺乏文化自信,不知道粤菜的文化价值?还是广东人太低调务实,不事张扬不爱宣传,导致粤菜缺乏传播力?有学者指出:粤菜崇尚新鲜清淡,最符合当代健康理念,但是我们的理论研究滞后,导致粤菜缺乏文化支撑。 在众声喧嚣之中,一套展示粤菜文化的丛书应运而生,它就是寻味广东丛书。 吃是广东人的宏大叙事 为了一张嘴,广东人创造了多少人间奇迹!80年前,有位京城美食家在尝过广东人开创的谭家菜后惊呼:“人类饮食文明,到此为一顶峰!” 正是一个个奇迹,构成了粤菜体系,并让粤菜独树一帜,成为南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美食是天赋人权。正如孙中山所说:既然悦目的东西是艺术品,悦耳的东西是艺术品,那么悦嘴的东西也应该是艺术品。 美食不但悦嘴,同时还悦目悦心 林语堂说过:“一个美好的清晨,躺在床上,屈指算算生活中真正令人快乐的事情时,一个聪明人会发现:食是第一样。”广东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到处都是热爱生活的聪明人。 一般而言,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事业未成的不愿北漂,事业有成的不愿移民。问其究竟,回答惊人地相似,皆因害怕吃不上新鲜美味的粤菜。无论是一百年前还是现在,他们都自认为是天赋味蕾的一个族群。散文家秦牧在《了解一点饮食文化》一文里提及:“广东人很早就漂洋过海,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开办餐馆又是大量华侨、华人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也许最根本的还不是把开办餐馆当作“看家本领”和谋生手段,而是舌头最不能割舍乡愁,唯有开餐馆能聊以解馋并藉以解忧。 但另一方面,粤菜却长期遭受误解,不少外地人把粤菜归结为两点:一是贵,二是蛮。一提粤菜就以为只有海鲜和鲍参燕翅,要不就是“蛇虫鼠蚁什么都吃”。其实粤菜的最大特点是精致化,是粗料细做。美食体现了广东文化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广东民性里面的“敢为天下先”、“开放”、“包容”、“务实”等优秀特质,都体现在饮食文化里。但我们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理论,给予总结概括。我们日进三餐,却长期忽视其中隐含的文化精髓!从前出版的广东美食,大多是菜谱,没有挖掘美食里面的人文内涵,精神层面的内容几乎是一个空缺。 为此,我们推出“寻味广东”丛书。这是一套全面展示广东美食文化的全彩图书,它侧重展示粤菜里的人文景观,突显了广东人与生俱来、终生不减、执着于美食的精神以及源远流长的美食传统,挖掘了粤菜背后的文化精髓,讲述了粤菜的成因及特殊风俗形成的民性,重现了对粤菜有过卓越贡献的美食家及美食世家的百年沧桑,汇聚了食坛趣闻、粤菜典故、百年老店、美食地图等。 我们希望这是一套让广东人看了倍感自豪的丛书。广式美食生活是全民性的,是和谐社会的一种象征。对外地读者来说,打开它就像打开广东民俗的一扇窗。从吃入手了解粤人粤地的精神特质,这是最快乐的学习方式。 美食无国界!期望捧读之人能藉此开怀,觅得一日三餐的乐趣,找到价值归依。 法国一位美食评论家说:“对人类幸福而言,发现一道新菜比发现一颗恒星还要伟大!” 仅以这套丛书,向为粤菜作出过贡献的历代星斗小民、大厨名厨、美食家及美食家族致敬!(钟洁玲) 怎么“吃透”一座两千多年的城市? 有着30年试吃经验,横跨电视、电台、纸媒的“三栖”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广东代言人庄臣,凭借一股大快朵颐的热情,登高楼窜小巷,既不放过大店名门,更注重寻找偏于一隅的美食隐蔽乐园。为了让大家吃得更靠谱更舒心更无遗漏,庄臣给广大食客推荐了“我常去的餐厅”、“特色粤菜”、“外邦菜”、“异国菜”等,精准描绘一幅广州觅食地图,点评了广州及周边近百家餐厅和大小食肆。这是最权威的餐厅推荐,最实用的觅食指南,最诱人的市井小吃,最独特的饕餮之旅。这是广州食神的游食攻略,是吃货们的葵花宝典。 《寻味广州:广州美食地图》庄臣著 广东人把食材之鲜看得比天还大,由此催生了从1994年以来没有停过一秒钟的海鲜市场。本书诠释了粤菜之鲜与南中国生活方式,并展示了清代“十三行”黄金时代的饮宴,陈塘风月里的“打茶围”与“执寨厅”,小说里的“陶陶居相亲”……还挖出了广东两大美食世家:一个是坚守广东、缔造“太史菜”、开创几十年繁华食事的江家,代表人物是羊城首席美食家江孔殷(太史公);一个是创自广东然后北上、成为顶级官府菜、名满京师的谭家菜,代表人物是谭宗浚父子。两大家族的兴衰浓缩了中国的百年沧桑。 《粤菜传奇:您可能不知的人文景观与生活方式》粒粒香著 有谁听过、见过这么多老食语和街头叫卖小食? 本书从汉代的烧烤、唐代的刺身、明清文人的风雅饮宴、清代漱珠桥畔吃生猛海鲜的潮流往事,到满汉全席在广州的兴衰,紫洞艇的“开筵坐花,飞觞醉月”,毛泽东、柳亚子、鲁迅、郁达夫、巴金、郭沫若爱去的茶楼食肆,成珠楼、陶陶居、莲香楼、北园南园大三元大同泮溪、菜根香、惠如楼……各大名店的劫难与繁荣。作者从食物、民俗民性到城市的历史,勾勒了广州食坛两千多年的渐进式崛起。 《百年老店:广州老食肆与老食语》龚伯洪著 编辑推荐·最大看点 丛书的最大特色是按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编排版面。 版面信息量大,图、文各占半壁江山。 最抢夺眼球的是每本书里占了较大篇幅的主题漫画。漫画家扬眉耗时一年半,绘出过百幅精美生动的主题漫画。这些漫画具有剧情化、故事化、细节化的倾向,展示了广东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人物故事联结成一幅广东美食生态,突显出美食背后的文化精髓。 “食物高度写实、人物充分夸张”的主题漫画展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如海鲜市场、农贸市场、水果批发市场、茶叶市场、海味干货一条街、瘦身鱼养成记、酿制头抽豉油、石磨布拉肠、猪肉档、粥城、早茶、牛杂档……街头煲仔饭。食材鲜润、饱满、充盈,有种水淋淋的逼真;菜式则油光可鉴、形神俱备、色彩鲜艳,引人垂涎三尺;人物圆润可爱,食态可掬。 此外还有怀旧漫画,展示的是已经消失的街头叫卖小食,如卖飞机榄、卖龙虱与桂花蝉、卖鸭头鸭翼、卖豆腐花、卖啄啄糖、卖咸酸、卖凉粉、卖炒螺、卖热蔗、卖濑粉……卖芝麻糊绿豆沙;还有风俗漫画:陶陶居相亲、《旧中国杂记》里的“番鬼宴”、陈塘风月时代的“打茶围”、西关河涌小艇夜卖;还有历史人物漫画:惠能的“肉边菜”、太史第宴席、太史公剿匪、谭家太太菜、谭家三姨太上街采买;还有粤俗老食语漫画:饮头啖汤、太公分猪肉、阿茂整饼、失魂鱼、大石责死蟹……牛噍牡丹等。 除了珠玉纷呈的主题漫画外,每本书还配有油画、钢笔画、清代外销画、旧报新闻画及大量食材、菜式图片。采用分栏排版、图文互说的方式重现与美食相关的历史场景,展开种种美食细节,大大增加了版面的信息量、趣味性和感染力。这是探索图书呈现方式多样化的一种举措。 (洁玲 李莎 夏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