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4日讯继黄酒、绍剧、大禹、越文化等具有绍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在高校设立文化研究所后,越菜也有了专属的文化研究所。昨天,地方饮食文化研究所正式在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成立,从此绍兴地方菜有了官方的理论、技法、历史及文化研究机构。
研究所所属的烹饪旅游系拥有省内顶尖烹饪专业,是绍兴市名厨协会秘书长单位,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烹饪技艺)培训基地。研究所以联合专业人才,收集、挖掘、整理和传承地方饮食文化,建立研究工作平台,成为联系饮食文化研究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为宗旨。 “目前绍兴菜经营和研究是极其不同步的,研究彻底落后了。除了酒文化和酱文化研究,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了,这个研究所的成立可以说是正当时。绍兴菜的文化、故事、民俗值得被深挖,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厨师是创作灵感,对于餐饮和旅游企业是利润增长点,还能加深现代人对绍兴菜的怀念与喜爱。”亚洲饮食文化论坛主席、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荣光说。 曾经考证过“诗路食踪”的绍兴文理学院周一农教授也认为,绍兴菜仅仅靠厨子做菜,难以做出大名堂。“越菜要走高端路线,而不是在农家乐里小打小闹。如今已经到了必须从技法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从单兵做菜上升到系统整合,从日常传播上升到品牌传播,从烹饪课程上升到专业学科的关键时候了。”他说,绍兴菜看似草根,但其背后蕴含的大文化、大商机,因为有故事,所以越菜身价倍增。 目前,从本月开始至明年3月,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地方饮食文化研究所的项目和课题已经落实,将分批进行。所长周洪星告诉记者,首批课题包括陆游与绍兴饮食文化,绍兴传统食品发掘整理、市场化运作,期间将研究陆游饮食思想、饮食养生观和陆游食谱,还会具体拟定6―10品绍兴传统点心进行市场化运营,将研究成果与市场接轨。而在第二批项目中还有望建成绍兴菜传统技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除了名家、名师、名厨之外,研究所还将本着“开门办所”的精神,向热心饮食文化研究事业的社会知名人士、行业大师、餐饮企业负责人敞开大门。 文章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