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文化 查看内容

烹饪界奇人聂凤乔

2012-11-10 1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42| 评论: 0

     已故聂凤乔先生,是中国烹饪界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个出生于穷厨子家庭、只读过几年小学的人,居然自学成才,最终成为扬大烹饪学院教授、中国烹饪理论著名学者,且著作丰厚。在世时,他占据了中国烹饪界的诸多个第一:筹备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大专级中国烹饪学系,是扬州商专烹饪系第一任系主任;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烹饪原料学第一人”;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烹饪方面的大专教材《烹饪原料学》;参与编撰了第一部《中国烹饪辞典》、《中国烹饪百科全书》等,他都是执笔的副主编;是第一个带队出国访问的中国烹饪专家学者……

因为他是我妻子的三姨父,三十年前又辗转从青海来到扬州与我们同居一个城市,我们便有了较多的接触。

听我岳父母在世时讲过,聂凤乔儿时很苦,母亲去世早,孤苦伶仃的他未满十岁,就跟着当厨子的父亲从老家阜宁来到兴化谋生。父亲在当时兴化县的县长家里烧饭,与父亲相依为命的他耳濡目染,对烧饭做菜也便萌生了兴趣。与我妻的姨娘结婚后,在我妻的外祖母家里常常做出一手好菜,其口味比家中的厨师做得还好。

老一辈的人告诉我,刚刚解放聂凤乔就参加了革命。他曾经在北京红十字会、青海省卫生厅、青海省委党校等部门,一边从事卫生宣传、党史教育等本职工作,一边孜孜不倦地研究着自己喜爱的烹饪文化。“文革”先被关牛棚,接着又进“五七”干校,失去了工作的权利。他没有苦恼,没有彷徨,而是一心一意地钻研起自己喜爱的烹饪文化。他悄悄地写下许多与烹饪相关的文字,被当年在同一干校的原国家商业部某副部长发现,改革开放后恢复主持商业部工作时,便调他来到扬州商业专科学校组建我国第一个“中国烹饪学系”,任命他当了第一任主任。至此,聂凤乔如鱼得水,真正融入了中国烹饪教学与研究的知识海洋,尽情畅游,大展宏图。

他既是烹饪文字的写作高手,也是烹饪美食的操作高手,特别是对扬州民间的许多餐饮习惯,他则更是注意收集整理,并亲手实践操作。因为我们是亲戚,则有幸品尝过他的许多拿手杰作。他做的清蒸狮子头嫩而不腻,讲究的是火候炖功;他的一鱼三吃,鲢鱼头炖汤、鱼肉剁鱼圆、鱼卡及边边角角炸熏鱼,强调的是物尽其用;他的枸杞、冬虫夏草炖鸡,倡导的是营养价值;他做的蟹汪豆腐,撒上青蒜,美味可口,彰显的是色香味俱全……林林总总,过口难忘。

每次到三姨父家吃饭,必有清蒸狮子头。狮子头在家我们也常做,可由于方法不当,不是太老感觉木渣,就是太嫩感觉油腻。哪晓得,吃了他家的狮子头感觉就是不一样。只见那清蒸狮子头嫩而不散,鲜而不腻,还嚼到一点点清脆的感觉,每次都让我吃了还想吃。我们多次向三姨父请教,他告诉我们几个诀窍:一是猪肉选料要适中,四分瘦六分肥;二是猪肉要细切粗 ,剁成后要适量勾兑芡粉,再用力搅拌均匀,做到干稠而不吐水;三是材料中可放一点冬笋或荸荠,以便吃到脆的感觉;四是肉丸要入笼上旺火蒸一下,装盆时既不散,又汆出其中大部分油,从而达到不腻的目的。依法多次实践,我妻现在也能做出美味可口的狮子头。

三姨父家的老鸭汤至今让我回味无穷。只可惜三姨父在世时,我们没有学到当年制作其汤的真经。只记得当时三姨父做这道菜时,把老鸭和猪蹄一起放在砂锅里用文火慢慢炖,使鸭的脂肪和蛋白质充分分解,使汤鲜美。而猪蹄炖出的汁水分解出胶质,使汤稠厚。二者相融,再加上一些笋干解除油腻,则味道鲜美醇厚,口感清爽。

此外,我们曾经在三姨父家中吃到的还有香腐乳炝虾,味呈咸、甜、香、辣,鲜嫩爽口;杂烩鱼圆,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现在想来,这些菜基本上都是典型的淮扬菜,也是扬州一带寻常百姓家中节日餐桌上的主打老吃刮。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回味曾经在三姨父家品尝过的菜肴,写几句文字略表对三姨父聂凤乔一位长者、一位中国烹饪美食大家的深切怀念。

(本文来源:扬州晚报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