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健康 营养知识 查看内容

重阳节如何饮食保健康

2012-10-23 11: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68| 评论: 0

  

      重阳节如何饮食健康有保证?很快就要到九月初九重阳节了。重阳节是登高望远思念亲人的日子。中国传统的节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重阳节吃什么好呢?传统九九重阳节要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当然,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所以吃螃蟹也很方便哟。

重阳节的花糕和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为花糕,一个是栗子糕。

花糕,别名也叫栗子糕。它的制法是用江米面加水蒸熟,用屉布沾水包起蒸熟的江米面揉均匀至光滑,分成四块,再分别拍成2厘米厚的片放在案板上,抹一层豆馅,再铺一层江米面,依次类推连铺三、四层后,在最上面密密实实的码上煮熟的栗子、桃仁、瓜仁,最后撒上京糕丝、青梅果脯等就算制成。无论看着还是吃着都类似于多层的酥皮儿。早年间在北京以东四牌楼那儿的致美斋、桂馨斋做的花糕最有名。

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具体做法是:将生栗子去皮蒸熟后捣成泥状,分成三份,一份摊开做底,然后铺一层京糕片,再铺一层栗子泥,再铺一层澄沙馅,最后在上面铺第三份栗子泥。而后,用切成小块的京糕片和青梅丝拼成各种图案。这样就制成了黄、红、褐三色相间五层码放的栗子糕。吃的时候再浇上用白糖和桂花熬成的糖汁。

在中国重阳节时吃花糕的风俗早在汉代就有,据当时的《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食人长寿。其中食蓬饵,就是吃蓬糕的意思。说到九月初九吃重阳糕,在民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古时候,在某地的一座高山上住着一户淳朴善良的农民,一日他耕地时遇见一位老者,告诉他在九月初九那一天他的家中将会有难,必须往高处搬家,搬得越高越好。这位农民将信将疑,犹犹豫豫终于在九月初九的早晨下定决心,举家向山上搬。还没有走出多远,原来家的地方就着起了大火,火接风势向上一直蔓延,他带着全家就不停的向上爬,一直爬到山顶才避开火势。以后,就有了在九月初九登高避祸的习俗。后来,为了方便,又逐渐演变成了在这一天吃糕代替登高,以求避祸的习俗。

  重阳节的三种食俗

  古代把农历三月三为春天的大节,叫上已;九月九为秋天的大节,曰重阳。上已踏青,以后逐渐被清明节所替代,但三月三这个吉祥的日子仍是壮族、黎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重要节日。九月九,因为月日同声,又值秋日,历来受人们的重视。《易经》将定为阳数,而为阳数是最大的,两九相重称为重九,两阳相重叫重阳,可以引发人们许多的联想。中秋已过,步入盛秋,季节变化,又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感叹,多种情感的交集,使得重阳节发展成为以娱乐为主的节日。在节日食品民俗事项中有三项,俗称:三宝

  第一,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