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品界 老字号 查看内容

浙江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

2012-10-20 22: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96| 评论: 0

      上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豆制品为例,有乃至江浙一带有较大知名度的两大豆制品品牌——崧厦霉千张和谢塘五香豆腐干。霉千张制作历史久远。早在200多年前(清代)崧厦镇有家“蔡万盛水作坊”开始生产霉千张。崧厦霉千张其奇妙在于,闻霉臭,食而香醇,让人欲罢不能,故被百姓摆上餐桌,备受人们青睐,就连东海普陀山的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院也经常派员来崧厦购买,以款待香客和云游的高僧。迄今上虞市境内生产霉千张的水作坊多达500余家,仅崧厦镇就有近百户,每天生产的霉千张可达一吨之多。崧厦霉千张的制作,技艺十分精湛。要真正掌握到位,不很容易,它要经过精心取料、浸泡、磨汁、打花、压平、分张、切块等诸多工序,最后到成品、扎捆、霉化,整个工序多达10余道。现“崧厦霉千张”已成为全国注册商标。谢塘镇历史悠久,为谢安后裔集居地。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当代电影大师谢晋、上海交大现任校长谢绳武均出生于此。谢塘五香豆腐干是有黄豆经过浸泡——磨浆——煮浆——点花——划脑——上包——上榨——焐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谢塘五香豆腐干色呈棕红,味道香美,成为人们饮酒消食的最佳食料。
⑵【浦江豆腐皮捞制工艺】  浦江县
      豆腐皮是浦江传统名产,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以营养丰富、色泽美观、香味醇厚、皮薄韧度大,落水久煮不糊而名传遐迩。浦江豆腐皮是选用浦江春大豆中的地方品种,俗称“白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过滤、结膜、捞膜、晾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营养价值高,也是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馈赠品。浦江的百姓在逢年过节,特别是产妇坐月子,多送豆腐皮。
⑶【临海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   临海市
      白水洋豆腐及副产品豆腐干、油泡、豆腐皮、豆腐脑、豆浆等与白水洋狗肉、馒头并称“白水洋三宝”,是当地的名菜之一,在周边各县市享有声誉。白水洋豆腐手工工艺制作历史悠久,多少年来人们对白水洋豆腐赞不绝口,但对其制作工艺程序都缄口不谈,白水洋豆腐及副产品的制作是靠历代艺人口授身传给下一代,豆腐的好差在制作上主要靠艺人的经验,具有很明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白水洋豆腐滑嫩细剔、口感细腻、清口香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建国前,白水洋的豆腐家庭作坊就已普遍存在,由于当地豆腐采用优质的六月豆作为原料,又有很好的水泉资源,加上用盐卤点浆,比石膏点浆的豆腐更为香、软、嫩,更具鲜滑的口味。近年来,用机械生产豆腐代替了手工制作豆腐,虽说在日产量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口味却有所影响,手工制作豆腐及其豆腐干、油泡、豆腐脑、豆腐皮、要求高、时间长、体力消耗大、环境差、利润又薄,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从事这一行业,抢救白水洋豆腐的手工制作技艺,已迫在眉睫。
⑷【仙居豆腐制作技艺】  仙居县
       仙居豆腐制作的历史悠久。仙居豆腐为卤水豆腐,口感细腻、嫩滑,味道鲜美。仙居的豆腐制作者遍布江南的城市、乡村,他们以辛勤的劳动、独特的技艺、优异的品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仙居豆腐能这样广受欢迎,关键取决于它选取原料的特殊、工具的特殊和工艺的特殊等三大特殊性。原料特殊分三方面,一是水的选择,俚语中有“豆腐是水做的”的一说,所以,水必取优质井水或山泉水。二是豆的选择,豆则必选当地的大豆——六月白,六月白颗大饱满,豆味香浓,出浆率高。三是使用新鲜的盐卤为打浆剂,使仙居豆腐更具特殊的风味。豆的磨制工具为仙居本地出产的青釉石石磨,青釉石石质坚硬、结构细密,使用青釉石石磨磨出的豆浆特别细洁。
      仙居传统豆腐为纯手工制作过程,可分为“拣、砻、浸、磨、沥、煮、捞、打、裹、翻”等十道工序。豆腐有很多的系列制品:豆腐皮、豆腐锅巴、豆浆、豆腐脑、油泡(别的地方称油豆腐)、豆腐干(一般有两种:熏制与卤制)、千张、豆腐浆咸、霉豆腐等,仙居本地著名的豆腐菜肴有:大片豆腐烧法,豆腐圆烧法,做羹烧法、青菜豆腐等20多道著名的仙居菜肴。仙居豆腐因使用凝固的材料、制作工艺及流程的不同,其营养成分是不一样的。最传统的仙居豆腐的凝固材料选择是盐卤,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及氯化镁,所以豆腐不但补充人体蛋白质,还是补充钙、镁的良好来源,豆腐还富含硒、维生素B1、烟酸等人体必须的元素。仙居豆腐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外,它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延绵了几百年,仍保留着原始的痕迹,是研究社会生产与社会生产力的活标本。
⑸【富阳东坞山豆腐皮制作】  富阳市
      东坞山豆腐皮,主要产地在富阳市受降镇东坞山村及周边的施家园、梓树等村。东坞山村古时九庵十三寺,终年香火不断,香客成群,加上众多的僧尼,需大量的素斋,豆腐皮需求量很大。东坞山村家家户户都以制作豆腐皮为业,家族传承为主,一直是父传子,兄教弟,依靠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艺技大同小异,各有小变而不离其宗。东坞山豆腐皮以黄豆、盐卤(或石膏)为原料,经过13道主要工序制作而成。东坞山豆腐皮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正因为东坞山水质独特,再加上技艺与众不同,所制作的豆腐皮薄如蝉翼,每公斤足有240张。东坞山豆腐皮经一千三百多年的传承,具有一整套制作技艺,“三口风”是制作的绝招。“三口风”等绝艺,全凭个人的悟性,以及长期实践才能掌握,难以用诸文字及语言来表达。
⑹【丽水盐卤豆腐制作技艺】  丽水市
      豆腐制作历史悠久。相传在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所以豆腐作坊多供有刘安的画像,将其奉为祖师。李时珍《本草纲目集解》中说:“起於淮南王刘安之术。”朱熹《豆腐诗》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道淮南王,安坐获泉布。”也有的说刘安招募了许多方士,是方士发明了豆腐,刘安是其推广者。也有的说是孙膑发明了用盐卤水点豆腐,庞涓因嫉妒孙膑,把盐水换成石膏水,没想到也做成了豆腐。各种传说很多,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做豆腐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农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请师傅雇短工都要做盐卤豆腐,尤其是过年,几乎每家都要做一两作。因为盐卤豆腐是敬神祭祖不可或缺的贡品,招待客人盐卤豆腐是上好的菜,饭桌上有酒肉,盐卤豆腐是最排场的。盐卤豆腐的品种很丰富,有水豆腐、豆腐干、千张、素鸡、油豆腐、还有衍生品豆腐皮、豆腐脑、豆腐娘等等。做盐卤豆腐的手艺很普及,做盐卤豆腐的历史很悠久,是一项极富民间特色的传统工艺。盐卤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营养价值很高,多吃盐卤豆腐不仅能摄取人体必需的植物蛋白,还有较高的美容养颜作用,盐卤豆腐店的老板娘都长得特别漂亮,人们喜欢管她们叫豆腐西施,大概就是常喝豆浆、多吃豆腐产生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