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品界 老字号 查看内容

三晋麻花——郫县传统面点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

2012-10-19 19:2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54|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

稷山是麻花的发源地,作为传统面点制作技艺,稷山麻花已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稷山麻花历史久远。相传唐代中期,稷山麻花就和稷山板枣一起,成为宫廷佳品。到了元代,稷山人监察御使姚天福,又将稷山麻花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品尝,受到皇亲国戚青睐。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因岳丈曾在稷山为官,也对稷山麻花情有独钟,力荐给乾隆皇帝,乾隆称其:形如绳头,香酥可口,出类拔萃,别具风味。清廷从此将稷山麻花列为御餐食品。

位于城南的赵氏四味坊是一家百年老店。大门是一座高大的两层牌楼,站在底下须引颈仰望,只见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上下两层各挂着一块牌匾。上匾赫然写着三晋麻花第一家,下匾是赵氏四味坊五个遒劲大字,为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96岁高龄时题写。

清道光元年(1821年),作为赵氏四味坊的第一代创业者,稷山勋重村人赵泰来在本县翟店镇东街开设德盛亨粮号和瑞盛俊油坊,开始兼营麻花。随着规模的扩大,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第三代传人赵玉珍携同宗兄弟渡河西上,在陕西西安灞桥、周至一带开店主营麻花,并正式亮出赵氏四味坊的牌号,很快在三秦大地叫响。1933年,第四代传人赵瑞鸿又将麻花生意拓展到华北一带,在北京也开了店铺。1992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赵氏第六代传人赵天录和媳妇王青艾创办了稷山县飞凯达食品有限公司,重新打造赵氏四味坊这个百年老店。

在赵氏四味坊的陈列室里,还留存着一些当年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一个拖着长辫的伙计挑着担子沿街叫卖麻花的场景。在陈列室的一角,还摆放着一些现在已见不着的老式用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