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景瑾瑾报道:最近举办的第三批“广东老字号”评选活动,让各界再次关注起了佛山“老字号”的发展现状。羊城晚报记者14日从佛山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获悉,目前佛山入选“中华老字号”、“广东老字号”的企业总共已达22家,这个数量仅次于广州,排第二位。另外,还有一批企业在酝酿申报和等待核准中。不过同时,佛山众多“老字号”目前面临“后继乏人”等众多问题。 众多“老字号”或面临后继乏人 根据佛山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佛山市入选“中华老字号”、“广东老字号”的22家企业,涵盖了制药业、酿造业、食品加工业、陶艺及工艺美术业、饮食业等多个行业。 原佛山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名誉副会长伍迪安表示,“老字号”之所以受消费群体追捧,最主要原因,就是当年它们的经营都讲质量、守诚信。不过,与此同时,佛山的众多“老字号”企业,在当前的发展中,也面临不少困难。 “‘后继乏人’就是佛山众多‘老字号’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伍迪安说。 据介绍,比如始创于清代的“得心斋”,它以出品“酝扎蹄”而名闻珠三角。但酝扎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有20多道工序,且只能手工操作,目前熟悉操作的师傅只有6人,其中工精艺熟的大师傅只有一位。这位大师傅从业31年,退休后被返聘。对于这门手艺,很多年轻人怕辛苦,都不愿做学徒。如此下去,“酝扎蹄”这道驰名食品的传承值得担忧。 此外,已有百年历史的“三品楼”茶楼,曾独创名菜“柱侯鸡”。1999年该茶楼歇业后,至今未能恢复。而“柱侯鸡”因制作工艺繁复,用料讲究,随着老师傅们的离世,传统手艺已后继无人。现在市面上有些酒楼餐馆也推出“柱侯鸡”,但行家称已无当年风味。 抓紧培养人才设立发展基金 面对上述问题,佛山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建议,各方应尽快采取措施,培养接班人,避免佛山美味失传。 当然,老字号企业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发展也被鼓励。比如,如顺德黄但记专营“陈村粉”,在坚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改进了原有生产工艺及技术设备,将手工制作改为机械制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开创了“即食陈村粉”产品,大批外销和进入超市销售,企业日益壮大。为“老字号”企业提供了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思路。 该协会还建议,设立“老字号”发展基金,引导老字号创新发展,对一些困难企业,政府应在租金、税费等方面,进行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