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品界 老字号 查看内容

九园包子

2014-3-7 17: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9| 评论: 0

九园是老重庆耳熟能详的小吃店,提起九园包子的味道,让人舌下生津,九园包子店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民国时期的1931年,在重庆城鱼市街(现在的较场口得意广场轻轨通风口前)有一家叫九园的小吃店开张了,老板叫苏泽九,内江人氏。苏原为孙中山革命军喻毕威部的参谋长,后退伍,由开书画店的公孙长治资助2000个大洋开办餐馆,公孙长治以苏泽九名字的第三字为题材,取名九园。有期盼长久之意。据说公孙长治为九园题写店招时,适值年三十深夜,当写完店招最后一笔时,窗外初一的第一声火炮刚好炸响,公孙笑曰:此乃大发之兆也。苏泽九是个好吃狗,虽然什么东西都吃过,但对家乡菜念念不忘,现在开馆子了,请内江厨师郑均林主厨。郑大厨深知在众多的面食中,食客最喜欢的可能要数包子。于是以内江名小吃一品点心为基础制作出九园包子,博采众长,在制皮、调味、做工上狠下功夫。

为满足不同需要。九园包子与众不同。九园包子不以个出售,而是以客出售,一客两个,甜咸各一,统称九园包子。咸馅用带皮猪宝肋肉、精瘦肉、干贝、金钩、口蘑、加老姜、小葱、甜酱精盐、芝麻油、胡椒粉、味精、酱油、料酒等原辅料制成;甜馅则用猪板油、冰糖、蜜枣、蜜樱桃、蜜瓜条、核桃仁、芝麻、白糖等原料制成,由于包子做工精细,其形美观好看,其味鲜香适口,深受食客欢迎,苏老板深懂经营之道,他知道好东西要吃得欠,不要吃得厌,才能吊起食客的胃口,他的包子选料绝对上乘,现做现卖,每天只做500客,上午10点开门,售完为止,绝对不多做。一时间九园包子洛阳纸贵人们争相品尝。

九园包子好吃,重庆包子烫了背的典故盖出于此:初夏,某君路过九园包子店,见刚出笼的包子洁白松泡,热气腾腾,香味四溢。于是停下脚步买了一客包子,迫不及待的拿起玫瑰附油糖包子咬了一口,就被包子烫了背。你想,玫瑰附油糖包子的馅是用猪板油、冰糖制成,经过高温蒸制,糖油完全融化,一口咬去,糖油会流出来,一不小心,糖流到了手腕上,此君觉得可惜,用舌头去添手腕,这一舔,喜剧就发生了,舌头舔手腕,手会不自觉的往上一举,手上还拿着包子,包子随手举过肩时,化了的糖油液会继续流出来,这一流就刚好滴到了背上。包子烫背成为一时的笑谈。1938年苏泽九遂以20两黄金将九园转让给傅文彬经营。

1939年五月三日、四日重庆遭日机轰炸后,傅文彬将九园转给南京人孙伯清经营。到1945年,孙伯清又转给张壁成。临解放时,九园由申子华主持。其间,该店先后迁至关庙、磁器街、新生市场、五四路、道门口、打铜街,最后在小十字驻足;制作师傅还有关玉祥、闵柱槐等。九园包子多次被评为重庆名小吃。1958年以前,九园食店早餐以供应包子为主。中晚餐供应品种齐全:一是面食:有抄手、鳝鱼面、鲫鱼面、鸡丝面、炖鸡面、炸酱面、稀卤面、三鲜烩面、伊府面(各色伊府炒面、伊府烩面)、酸菜肉丝面、自由面等。其供应有燕窝耙、八宝饭、鸭参粥、伊府面、三鲜烩面、抄手以及软酥鲫鱼、陈皮牛肉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