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春笋只选取嫩头,和肉馅拌在一起后包成桃花模样,蒸熟后汁水满溢,鲜香满口,这就是下沙烧卖。去年春天,这道流传百年的“非遗”美食在微博上炙手可热,为了满足更多市民的热情,今年下沙烧卖提前出笼,本周五就能尝到地道口味。下沙烧卖第四代传人郑玉霞昨天告诉记者,今年市民可以在航头镇最新落成的非遗传承基地中一边看师傅包烧卖,一边现场品尝,今后或将有更多航头特色食品推出。 春笋鲜肉包出“春天的味道” 让吃货们流着口水想念的下沙烧卖又回来啦!记者昨天从下沙烧卖第四代传人郑玉霞处获悉,往年大多在3月初上市的下沙烧卖,今年将在2月22日就开始试营业,从这个周末开始,市民就能前往品尝“春天的味道”。 下沙烧卖是浦东南汇地区特色点心,自明代沿袭至今。烧卖皮用特殊擀面杖手工擀制,与普通烧卖以糯米为馅不同,下沙烧卖的代表品种是汤汁鲜美的鲜笋肉馅,还有一种用豆沙、核桃肉、瓜子肉和陈皮橘制馅。每年仅在春季上市,品尝时间通常不足两个月,尤以第一场春雨后至清明前春笋上市时风味最佳。 近日几场春雨过后,春笋冒出了尖头,郑玉霞决定提前上市。她告诉记者,下沙烧卖的馅儿里春笋占到四成,而且全部选用新鲜春笋中的嫩头。今年大约提前10天开卖,春笋口感更嫩,口味也更好了。“鲜肉和竹笋都是当天采购当天使用的,现在的春笋壳多肉少但是更鲜嫩,价格也要比三四月时贵上一两倍。 ” 而由于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今年下沙烧卖的价格从2.5元一个涨到了2.8元。相比过去只有代售点,今年郑玉霞增开了三个堂吃点,分别位于惠南镇南门大街、周浦年家浜路周康路和沪南公路上的非遗传承基地。如果等不及现场蒸熟,还能买生的带回家。 年轻“吃货”追捧“非遗”美食 2011年“下沙烧卖制作技艺”入选浦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年初,“浦东发布”在微博上为其打响“第一炮”,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传统美食。因此今年下沙烧卖的官方微博有了专人打理,早早就开始宣传造势,吸引年轻“吃货”。 “去年是下沙烧卖卖得最好的一年。 ”郑玉霞告诉记者,经过微博上的广泛传播,下沙烧卖一天就要卖出两三万只,尽管今年提前销售,却依旧不会敞开来卖。 “我们的食材都是当日选购当日使用的,再加上刚刚蒸出来的烧卖口味最好,宁可少做生意也要保证品质。 ” 她还透露,自己是女承母业成为第四代传人,如今儿子也加入其中,希望能成为第五代传人。事实上,下沙烧卖官方微博上公布的商标正是其儿子设计的,目前正在受理之中。“他是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毕业的,去年下沙烧卖火了以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如今郑玉霞正手把手传授他下沙烧卖的制作技艺。 “手工课”教你制作下沙烧卖 近日,航头镇下沙地区的非遗传承基地也将正式启用,除了在每年3月到5月间展示销售的下沙烧卖,还将常年展示宣传航头地区的传统食品,并开出下沙烧卖制作培训班,市民可免费报名参加。 记者从航头镇文化中心获悉,文化中心的非遗办与下沙烧卖两代传承人携手,意在将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今年3月将首次举办培训班,让市民参与学习。 “普通市民都可以免费报名参加,先了解下沙烧卖的历史渊源,然后学习如何制作。 ”这堂“手工课”还有望走进当地中小学的课堂,让“非遗”为更多人了解。 而在下沙烧卖落市之后,文化中心也考虑让其他传统美食接班,随着节令变化,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元宵、粽子、重阳糕、青团等,凸显传统乡土美食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