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记焖饼馆的创始人葛明惠(即他的祖父),生于1882年,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他10岁进北京珂王府做事,曾给王爷赶车,颇得王爷欣赏。他勤快好学,闲时常到王府膳食房帮厨,熟谙烹调技艺。当时,王府中有一种主食千层饼,还有一种菜肴名称坛子肉。有一天,王爷回到府中,感到腹中饥饿,葛明惠便越俎代庖,用坛子肉为王爷焖了一盘饼,又用榨菜、芜荽沏了一碗汤,饼软肉香,清汤爽口,王爷大加赞赏。民国初年,战乱纷纷,祖父带着父亲和叔叔来到河南谋生。危难中想起被王爷赞赏的坛子肉焖饼,于是,经朋友帮忙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开了‘坛子肉焖饼馆’。解放后,几经变故,祖父和叔叔先后去世,由父亲葛云祥继续经营,他继承发扬父亲的烹调技术,使烹制的坛子肉一开坛便香气溢,经其多年苦心经营,遂使葛记焖饼成为闻名遐尔的风味小吃。” 葛永志说,葛记坛子肉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饼是用软面烙成千层饼,放凉后切成帘子棍形备用;坛子肉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两厘米见方的方块,先放入锅内添水煮开,撇去浮沫杂质,捞出肉装入坛内,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封口,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炖到烂熟。开坛时浓香四溢,过往行人闻香止步,素有“开坛香”之美誉。焖饼时,锅内用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即成。 其肉香味醇厚,肥而不腻,其饼柔软适口,老少皆宜。焖饼时配菜除用绿豆芽外,更多是用四季鲜菜,如蒜苔、小白菜、四季梅、茭白等。焖饼用的汤。除猪肉汤外,还用鸡汤、鸭骨汤。因此焖出的饼软香不腻,鲜美口。 见证郑州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 葛永志说,从1926年开始,近百年来,葛记焖饼馆历经沧桑,先后在一马路、乔家门、德化街、西太康路、大同路设点经营。 1989年,在郑州市饮食总公司的支持下,在南乔家门恢复字号开设门店,再创百年老店,而且关键的生产环节都由葛氏家族成员操作,从而保证了其传统正宗风味,使一些到郑州的“老北京”也寻迹前来品尝。 1994年初,葛记焖饼连锁经营总店组建经营,先后在大同路、中原路、文化宫路、城东路开设分店,在门面装饰、服务程序、配料操作、服装、价格等五方面达到统一,走连锁经营之路,创规模效益。1995年,在郑州第四届美食月中荣获“中原名吃”之称号。1997年12月,在杭州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我们是2008年3月份被评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2010年的7月份升格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葛记焖饼第四代传承人葛斌说,他记得最清楚,因为已经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了。 (本文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