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丝糖是金溪县传统特产之一。金溪藕丝糖外似一团洁白细嫩的藕丝,素以甜、脆、香酥而著称。内包芝麻、桂花、桔饼,甜而不腻,脆香酥软,落口消融,余味绵长。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浒湾油面进汴梁,方河米粉去湖广,黄通冬笋满省跑,四海闻名藕丝糖。” 藕丝糖生产历史悠久,《金溪县志》记载,最早产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是在品种繁多的糖饼、子糖、空心糖、灌雪糖等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形成,是一种以糯米熬制、拉成的棉糖,据名老中医说,藕丝糖以饴糖为主要成分,具有古方“大小建中汤” 补中益气之功效。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就有小贩挑着糖担走乡串村叫卖,每逢迎神赛会及春节前后更盛。旧时秀谷、珊城、浒湾、琅琚等地是藕丝糖的主产地。因该产品因只适宜在摄氏15以下保存,制约了其产量和销量。建国后,国营、集体与个体户食品厂进行大规模生产,改进包装,使之能运输、储存,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金溪藕丝糖多次被评为省、地优质产品,1984年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8年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在北京百货大楼举办的全国优质产品展销会上被列为特色优质产品展销。 传统的金溪藕丝糖采用金谷岩的金包银糯米和翠云寺马尾泉的泉水来制造,据说如此便味道更佳。制作藕丝糖需精选原料,精工制作。每年入冬之后(11月到次年3月),精选本地生产的优质糯米、麦芽,经浸泡、蒸、发酵、滤浆,熬制成饴糖,采用祖传手工艺与熟黄豆粉、花生粉扒丝而成细丝(形为藕丝),再一团团包以芝麻、桂花、香油、白糖、桔饼成形,然后包装而成。制作过程中,对调料、入窖、发酵温度、熬糖时间、火候、气候等都要掌握得很准,否则糖化不好,影响品味和拉丝细度。 2008年6月,金溪藕丝糖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