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蒙古族饮食文化对北京饮食习俗的影响

2014-5-13 08: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74| 评论: 0|来自: 内蒙古日报



  蒙古族饮食文化对北京饮食习俗的影响

  饮食民俗在各民族民俗文化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传承性、播布性。那么,自古以来,蒙古族饮食文化对北京饮食民俗有哪些影响呢?

  据我国民俗专家刘军介绍,历史上,众多蒙古民族迁居北京,带来了蒙古民族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丰富了北京人饮食结构。蒙古民族素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他们的饮食习惯、爱好和需求,带动了北京市场和北京人的生活。清代,北京就有销售牛羊肉、奶制品的店铺,尤其羊肉店铺很多,羊肉的消费量很大。老北京卖羊肉的店铺一般都设有一个床形的大木案,以便切割和摊放羊肉,因此得名“羊肉床子”。这些店铺的羊肉主要来自蒙古族地区,俗称“西口大羊”。羊肉床子不仅卖生羊肉,还制作烧羊肉及羊头、羊杂碎、羊肉馅包子等熟食出售。

  蒙古民族奶食品也在北京受到欢迎。据清代沈太侔《东华琐录》记载:京师筵宴,蒙回并列藩国,故筵前饮器,以牛乳为珍贵必备之品,上日御两膳,大官光禄,别以金银器蓄之。市肆亦有市牛乳者,有凝如膏,所谓酪也,或饰之以瓜子之属,谓之八宝,红白紫绿,斑斓可观。溶之如汤,则白如饧,沃如沸雪,所谓奶茶也。炙奶令热,熟卷为片,有酥皮、火皮之目,实以山楂、核桃(仁),杂以诸果,双卷两端,切为寸断,奶卷也。其余或凝而范以模,如棋子以为饼;或屑为面,实以馅而为饽,其实皆所谓酥酪而已。

  除奶食品外,北京的面茶也是蒙古族的食品。从烹饪方法看,蒙古民族的烧、烤、涮、煮、炖等烹饪方法也早传入北京,融入北京人的生活中。蒙古民族的烧、烤等烹饪方法经过不断不得改进变化,形成了具有北京风格的烧烤食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