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文化 查看内容

首届老年节久久敬老会专家文章---首届老年节与敬老产业、事业的发展前景

2013-10-15 14: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87| 评论: 0

    

 

 

      

一、我国敬老传统习俗与今日老年节

二、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

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敬老产业、事业的基本大法

四、敬老产业、事业的发展前景

   (一)敬老产业的内涵

   (二)当前国家支持的热门敬老产业项目

   (三)国家对敬老产业的政策支持

 

 


              

     今天,我国的老年人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老年节,多不容易啊!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敬老、尊老、孝老文化传统,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中华名族的核心价值观了,而且影响着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民族;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始终坚守着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优良文化传统。

    当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经成为市场潜在的购买力。为此,今年96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当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其战略性、紧迫性显而易见。希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热心敬老、助老的各界人士都能积极参与并投入力量;把有我国特色的敬老产业和事业发展壮大,让中国老年人共享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我国敬老文化传统与今日老年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愿望总会自然地通过各种节日流露出来。

    农历的九月初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的农耕社会;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百姓祭天祭祖,以谢上天风调雨顺,以谢先祖福佑子孙。延续到了明、清时期,在北京地区每到重阳节日,京都人士提壶(酒)携楹(对联)出都登高,远至西山八大处(今八大处公园),赋诗饮酒、烤肉分糕。不论文人百姓均在登高后野炊,唱戏,奏乐,听歌观舞。清末慈禧太后每逢重阳都会到桃花山(今平谷区内)登高野餐。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不少的登高之客。可见当年重阳节的主题活动是:登高野炊,赏菊饮酒,戴萸辟邪,祭祖求寿,以及各种郊外游戏(放风筝)等活动。

    今天,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由国家主席第七十二号令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一下简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几千年来的重阳节原有的祭祖活动,又有了新的敬老内涵。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第一次由国家以法律形式颁布的老年节日。说明我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尊老、孝老的美德,更进一步得到了延伸,成为法定的老年节日,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

    经文化部备案的由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委会联合发起主办的“首届老年节久久敬老会”,在社会各界敬老企业、人士的积极支持下,终于在20131011~13日在首都慈孝宫隆重举行。在敬老会上举办了“中华盛世福寿孝亲敬老宴”,恭请了99位曾对国家、社会作出过贡献的尊贵老人赴宴,其中最年长的秦汉章老人是106岁(酒业泰斗),夫人索颖老人92岁(营养学专家)。在全国首创了由民间组织发起的庆祝中华民族首个老年节的敬老活动,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彩一页。

    国家法定的老年节,为全国人民搭建了一个欢乐的敬老平台,正是:“普天同敬父母恩,全民共享亲情乐”。

 

             

                二、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

 

    当前我国已经是人口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了二亿人的国家,而且每年以近千万的老年人递增,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这两个唯一,既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特色,也决定了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应对我国这种“银髪海啸”形势,只能依靠我们民族自己来解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己设法积极应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谁也解决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民族,长期的以家庭、家族为基本社会单元的小农经济,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的,把祖先、家族视为个人生命与人生价值的起源。因此,奉行孝道乃是天经地义的大事,时刻不忘本源,不忘自己从何而来,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这种道德观已入中国人之心,是无法改变的,这也是我国老年社会的特色之二。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上一直是二元经济,农村与城市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在政策和制度上也是不同的,这也必然反映在应对老龄问题的政策措施上;对农村养老和城镇养老是会有区别的,这是我国老年社会的特色之三。

    我国人口、社会、经济情况,明显区别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3.5亿人口既是我国的“红利”,也是我国的“包袱”。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GDP只占世界的不到10%,而要承担着世界上20%~25%老人的养老问题,这种“未富先老”的国情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实际上我国的老年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对贫困的老年群体,这决定了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走自己的路,这是特色之四。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大环境中,应对人口老龄化必然要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使敬老产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这是我国老年社会的特色之五。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人类社会近五六十年来才出现的新问题,我国人口学工作者和政策决策者真正意识到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不过是近20年的事。人们还用传统的思维、观点、方法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问题是无法圆满解决的。对突然到来的“银髪海啸”,不论从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应对措施、乃至一般人的思想观点,都显得那么“临阵磨枪”,没有准备。直到201396国务院终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但这个“意见”中的发展目标,即使顺利实施也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这说明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认识上跟不上形势的迅猛发展,体现出“未备先老”的特点。这也是我国老年社会的特色之六。

    综上所述六个特点,就是我国老年社会的国情。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指导思想上,就强调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偏离了国情就解决不好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敬老产业、事业发展的基本大法

 

    201371开始实施修改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共九章85条;其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突破。笔者选择了一些与敬老产业有直接关系的内容,进行初步的解读:

(一)总则中第4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从法律上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有了一个由国家社会承担“养老”责任的法律。过去的传统是“养儿防老”,养老是靠自己的子女和家庭来完成的。现在,不但要从养老观念上要改变,而且从养老的方式上也会有很大的变化,要依靠国家和社会来解决养老问题。养老社会化必然形成一个巨大的养老需求市场,必然要诞生许多为解决社会养老的产业和事业。所以,我国从现在开始到今后的十年之内,敬老的产业和事业必然有一个大发展、大跃进,这是客观形势发展决定的,不以人们意志而改变的。

(二)增加了第四章社会服务,共15条(从3751条,主要解读3738394951条)。第37条规定:“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这给提供养老服务的产业一个优先发展的机遇,而且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扶持。第38条更明确:“应当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到当地的建设规划,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并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39条规定:“要逐步增加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就是说:政府在财政、税收、土地、融资等方面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和单位。用法律告知社会:政府要“真金白银”地对养老服务业,进行实实在在的投入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

    49条是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城乡卫生服务规范,并且要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就是“医保”)。这给提供老年人保健、护理、临终关怀等的企事业一颗定心丸。今后从事这类行业的企业是有法律保障的。

    51条规定:“国家要将为老服务的各种老龄产业列入到国家扶持的行业目录,扶持和引导老龄产业的开发、生产和经营老年人需要的各种用品、食品和服务。”这是一个有法律保障的“利好”政策。

(三)增加了第六章宜居环境共5条(从6064条)。从法律上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要求各级政府要统筹考虑适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础、生活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这些设施、工具和服务都是企业可以考虑投资、生产的项目;还要考虑运行、维护、管理等服务。由于老年人身体生理的变化,环境的宜居(特别是居室)格外显得重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国家推动老年人宜居的社区建设,引导、支持老年宜居住宅的开发建设。这对房地产行业又是一个“利好”政策。对于家庭养老的老旧住宅,进行无障碍的改造也是诱人的商机。 ()由于我国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托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基本格局。因此,对于家庭养老的支持政策格外显得重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第27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健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方便在家中养老的老年人。”这个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所有服务项目,包括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娱等六大方面,都有着无限的商机,而且市场巨大。可以形象地概括讲:“只要有敬老之心,黄土也能变成金。”

    总而言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许多方面都给敬老的产业和事业提供了国家法律的保障。向全社会阐明我国的敬老产业和事业,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更是一部保障敬老产业、事业大发展的基本大法。

              

                四、敬老产业、事业的发展前景

 

    () 敬老产业的内涵

    敬老产业涵盖了老龄产业、健康产业、长寿工程、保健品行业等所有的产业,而且包含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敬老产业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凡是对老年人有益的,为老年人服务的所有产业、服务和公益、慈善活动,都可以称为敬老产业。全国敬老产业如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以应对“银髪海啸”的来袭,就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新模式。

   (二)当前国家支持的热门敬老产业项目

    2013913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地告知全社会到2020年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可以形象地说:我国敬老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了。要抓住农时赶快播种,这可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天时啊。明智的企业家们,如果错过这次历史上难得的机遇,将追悔莫及!

   《意见》中列出了三个主攻目标:即“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详见原文)。目标就是我们企业家从事某个敬老产业项目的发展方向。看准目标,拿出自己的本领,勇往直前,一定会取得成果,获得丰硕的回报。

   《意见》中还提出了六大主要任务(详见原文),哪一项任务都是企业投融资,进行开发、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的好项目。笔者大胆予言:“抓住项目,尽快起步,谁能快捷,先到先富;迟疑不决,一慢二看,错失良机,看人吃鸡。”

    在任务中的第二项——“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子项目中有“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一项。据近期工信部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时表示: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从现在起到2020年大体要投入资金2万亿元左右。并且将宽带网络定位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按发展的时间表,从现在到2015年重点是普及推广,解决网络覆盖,推动用户普及,提高用户的普及率。2015年以后是优化升级阶段。从这个重要信息中可知,利用宽带全覆盖的机遇,给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的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服务(如医疗、保健、安全、生活、娱乐等方面),还正待开发,商机无限。对电子网络熟悉的,有实力的企业家不妨捷足先登啊!

   (三)国家对敬老产业的政策支持

在《意见》中的第三大项就是政策措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全方位的支持政策。在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和公益慈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这次的政策倾斜,其力度之大是建国以来从未有的。表明党和政府在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解决两亿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上,确实动真格的啦!像“春雷”一声响告诉我们“春天到了”,赶快播种吧!不但气候合适,而且还有土地,连化肥都准备好了。有智慧的“农夫”,还会等待吗?        

 

 

(本文作者葛希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