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文化 查看内容

探寻中国饮食文化的LOGO

2013-7-29 18: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89| 评论: 0|来自: 中国民族宗教网

       中国饮食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多样化的饮食文化和遗产之一,现在已流传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基本会有中餐馆。仅美国纽约就有约六千家之多,全美国更有五万多家中餐馆。正是这些中餐馆把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推向了世界。这些中餐馆五彩缤纷、各有特色,但缺少能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统一标志。笔者认为,鬲是人类炊具的鼻祖,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原型符号之一,可以作为中国饮食的标志性符号推向世界。

      中餐馆应有“大品牌”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海外华人谋生,经营最为普遍的就是餐饮业。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中华文明到了近代,有识之士莫不诊脉问疾。而中国餐馆则大异其趣,居然能够登陆欧美,遍布全球。

       虽然中餐馆在世界上数量最多,中餐菜肴最丰富,中国“食文化”无人可及,中华老字号食品多不胜数,但是,中国饮食业的百花齐放,却也是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更不要说规模化和全球化品牌了。值得借鉴的是我们的近邻韩国,成功地将韩国泡菜打造成一个全球化的品牌。那么,我们中国饮食文化推广的出路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应形成统一的“大品牌”,首先要有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统一标示。让全世界的人们只要看到这个标示,就知道是中餐馆,就能联想到中餐的美味。

     鬲起源自新石器时代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标示是一种由特殊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不仅起着指示事物存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以具体可见的图形表达一种抽象的精神内涵。中国饮食业目前就缺乏这样的一个标示。那么,什么作为这个标示合适呢?笔者认为,鬲作为是中国炊具的鼻祖和代表,完全可以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什么是鬲?鬲(原始读音gé),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炊器。鬲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上部为口径方形或圆形的容器(有的上有两个耳),下部为三个中空的足。鬲最早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鬲是陶器,是人们的主要生活用具。当我国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具,而且演变成为礼器和神器,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鬲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了二三千年的时间,在它消亡以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还是巨大而深远的。鬲被称为中国远古文明的活化石,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

      鬲是中国食具的鼻祖

     鬲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新石器时代,由于陶器的出现,人们的饮食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鬲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通过用鬲等炊具对食物进行加工,让熟食的味道鲜美起来,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鬲作为中国古代独有的最早炊具之一,被誉为“中国炊具的鼻祖”。鬲三足鼎立,而且便于携带,而且能充分利用热量,保持食物的原味。以鬲的形态和功能为母体,还衍生了许多炊具,如灶、甑、甗、釜、斝等。陶食具是中国食具发展史上真正意义的祖先,陶鬲又是我们祖先最先广泛使用的陶食具,从这个意义上说,陶鬲也是中国食具的鼻祖。

     鬲的发明开创了中国最健康的烹饪方式,促进了烹饪方式的变革。中国古代最早的烹饪方法,主要以置于明火烤炙为主。鬲发明以后,有了煮、炖、熬、煨、煲、涮、蒸等烹饪方法,对中国饮食以及亚洲饮食影响深远。正是有了鬲的发明,才有了古老的营养美餐粥。“粥”在《说文解字》中的古字,就像米置于鬲中烹煮之状,这也是粥的本意解释。由鬲而创造出的蒸煮炖饮食文化,与西方以畜牧业为基础的炸烤饮食文化形成明显差异。现代营养学诞生后,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蒸煮炖食物无论在食品安全、营养上,还是在饮食习惯上,都最适合人类肠胃。

     鬲具备五大要素

     鬲不仅为中国饮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具备充当标示的五大要素。

     鬲具有识别性。鬲是中国老祖宗最早做饭的家当,三足袋状,造型优美,容易辨认。

     鬲具有代表性。一方面代表中国古代饮食方式,另一方面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鬲具有同一性。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是鬲让人们从生食时代走向了熟食时代,对人类的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看到鬲,就会联想到中国传统的饮食技术。

     鬲具有涵盖性。它是中国炊具的祖先,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炊具之一,对中国后世炊具的发展演变作用巨大,鼎、釜、锅都是在鬲的基础上演变和形成的。

     鬲具有民族性。鬲属于中国独有,具有独特性。

     鬲比鼎影响更大

     鬲和鼎的关系很密切,也很复杂。在古代,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北系统,被称为鬲文化系统;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体的东南系统,被称为鼎文化系统。在中原地区一人一鬲,分餐使用;在长江流域用鼎烹煮,聚餐而食。随着部落战争的发展,二者之间有了根本性区别。鼎的使用者多为皇家贵族的权力阶层,而鬲的使用者是民间大众,具有广泛性。鼎在后期不再作为炊具和食器,逐渐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力的象征,也没有其他衍生品出现;而鬲衍生出了许多其他炊具,如灶、甑、釜等。

     从对古代文化影响力来看,笔者认为鬲的影响力更大一些,《康熙字典》中,以“鬲”为字根和偏旁的汉字多达86个,而以“鼎”为字根和偏旁的字仅有30多个。

     将鬲作为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性符号,可以彰显出中国饮食的文化核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