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文化 查看内容

中国饮食史上的最高文化层次:宫廷饮食文化层2

2013-7-29 18: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97| 评论: 0|来自: 中国日报网

三、等级森严 礼节繁缛

     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在清代宫廷宴中也鲜明地体现出来。

     在森严的礼仪制度下,饮宴进餐过程十分严格有序。就位进茶,音乐起奏,展揭宴幕,举爵进酒,进馔赏赐等,都是在固定的程式中进行的。分明的封建礼仪程序,显得十分繁琐。

     根据文献记载,宫中大宴所用宴桌,式样,桌面摆设,点心,果盒,群膳、冷膳、热膳等数量,所用餐具形状名称,均有严格规制和区别。皇帝用金龙大宴桌,皇帝座位两边,分摆头桌,二桌,三桌等,左尊右卑,皇后,妃嫔或王子,贝勒等,均按地位和身份依次入座。皇帝入座,出座,进汤膳,进酒膳,均有音乐伴奏;仪式十分隆重,庄严肃穆;礼节相当繁琐,处处体现君尊臣卑的“帝道”、“君道”与“官道”。

     在座次的安排上,皇帝的宝座和宴桌高踞于筵宴大殿迤北正中,亲王、阿哥、妃嫔、贵人、蒙古王公、额驸台吉等人,则依品级分列于筵宴大殿之东西两边。乾隆朝时,大殿东边的是裕新王、众阿哥和蒙古将军拉旺多尔济,西边的是庄亲王和众阿哥;舒妃、婉嫔、金贵人位于东宴桌,客妃、诚嫔、林贵人座于西宴桌。

     宴桌上的餐具和肴馔也因人而异,满洲贵族入关前就与蒙古贵族有着婚缘关系,皇太极的五个后妃皆是蒙古人氏,而且同一个姓,均为蒙古贵门之闺。因而在清代宫廷宴上,蒙古王公皆蒙一等饭菜之优遇,额驸台吉等则受次等饭菜之待。一等饭菜由御膳房制作,每桌有羊西尔占(肉糜)一碗,烧羊肉一碗,鹅一碗,奶子饭一碗,盘肉三盘,蒸食一盘,炉食一盘,螺蛳盒小菜二碟,羊肉丝汤一碗。次等饭菜由外膳房制作,菜点花样比一等饭菜略少,品种上的变化是:鹅一碗换成了奶子饭一碗,奶子饭则换成了狍子肉。

     人们常说:“旗人礼多”,这一点在清宫宴中也可看出,赴宴众人向皇帝跪叩谢恩,是清宫宴礼节繁缛的突出一例。

     一俟皇帝入座,漫无休止的跪叩即行开始。诸如皇帝赐茶,众人要跪叩;司仪授茶,众人要一叩;将茶饮毕,众人要跪叩;大臣至御前祝酒,要三跪九叩;其它如斟酒,回位,饮毕,乐舞起上等等,皆要跪叩。宴会完毕,众人要跪叩谢恩以待皇帝还宫。整个宴会,众人要跪三十三次,叩九十九回,可谓抻筋练腰劳脖颈!

     四.匠厨奇累 耗费惊人

     清宫宴庞大的规模。重叠的肴馔和过长的宴时,使得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出现惊人的耗费。皇子娶福晋(妻子),在福晋家所设之定礼宴就需摆下饽饽桌五十张,酒宴五十席,用羊四十九只。成婚宴又要摆下饽饽桌四十张,酒宴六十席,用羊五十九只,黄酒六十瓶。

     公主下嫁,皇帝面前要设定礼宴六十席,用羊三十六只,乳酒和黄酒七十瓶。黄太后宫内也要摆下三十桌筵席,用羊十八只,备乳酒,黄酒二十瓶。

     每年殿宴蒙古王公,要设饽饽桌九十张,备酒四十瓶,兽肉五十斤。大宴还要用宴花五百枝作艺术点缀。

     清代皇帝及其皇室成员在进行筵宴时,不仅精于美食,而且重视美器,通过精美的食品和精巧的食器,来体现政治上的至尊至荣地位,以及“举世无双”的显赫权势。所用食器多为金银、玉石、象牙器皿,并由专门的工匠精工制作。瓷器,则有江西景德镇“官窑”烧造,再又专门派遣之官送到紫禁城。这些食器上一般都有专名,如“大金盘”、“青白玉无盖花盒”、“上交萨那阳开泰碗”、“双凤金碗盖”、“绿龙白竹金碗盖”、“大紫龙碟金盖”。可以说,每一件餐具都丛外形到内观,充分体现出皇家的“尊”、“荣”、“富”、“贵”、“典”、“威”等独有的气派和权势。

     宴会进行前,工匠要将筵宴大殿油饰一新,使其更加富丽堂皇。养心殿造办处的木工匠们,为大宴赶造食盒、酒盘、茶桌和菜板;铁匠们为大宴赶铸蒸锅、炒勺、连环灶;专门烧造御用瓷器的景德镇等各地官窑,为大宴赶烧五福捧寿珐琅彩等各色纹饰的盘、碟、碗、池。

     烹制佳肴所需要的原料,随着皇帝大宴旨意的下传而源源不断地从水陆运来:蒙古草原上优良的乌珠穆泌羊群,伴随着牧羊人的驼铃而淌过清水河涌进京城;金色甜美的新疆哈密瓜漫过丝绸之路,经过长达四个多月的风沙洗礼而呈进皇宫;关外的关东鸭,野鸡爪,狍鹿等来自满洲发祥地的珍食,越过天下第一关而到达京城;裹着明黄锦缎、系着大红绣带的福建、广东的金丝官燕,顺着大运河直上京都,到通州码头转抵京城;镇江鲥鱼,苏州糟鹅,金陵板鸭,金华火腿,常熟皮蛋,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各地名产,也沿着驿路贡抵京城。

 

     不难看出,每一次盛宴,都是一次能工巧匠展示技艺的良机;

     每一次盛宴,都是一次名品宝器的盛展;

     每一次盛宴,都是一次四海时鲜在京都的荟萃;

     每一次盛宴,都是一次御厨名师的精彩表演。

     但是,每一次的盛宴,也是清代劳动人民的一次灾难。据清宫内务府档案《御茶膳房簿册》(中国第一档案馆藏)记载,千叟宴席上的耗费是相当可观的,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一等饭菜和次等饭菜共八百桌,连同御宴,共消耗主副食品如下:白面750斤12两,白糖36斤2两,澄沙30斤五两,香油10斤2两,鸡蛋100斤,甜酱10斤,白盐5斤,绿豆粉3斤2两,江米4斗2合,山药25斤,核桃仁6斤12两,晒干枣10斤2两,香蕈5两,猪肉1700斤,菜鸭850只,菜鸡850只,肘子1700个。再据清宫内务府档案《奏销档》记载,千叟宴席每桌用玉泉酒8两,800席共用玉泉酒400斤。为举办一次千叟宴,内务府荤局还要烧用柴3848斤,炭412斤,煤300斤。由此可见,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为通过饮膳、饮宴活动而体现出的“官道”时,所耗费的巨大财力、物力和人力了。光绪朝时山西,陕西,河南等省贫苦农民因饥饿而死的竟达一百三十万人,而光绪帝的大婚宴等项开支,却耗费白银五百五十多万两!

     清代王室爱吃富春江的鲫鱼,从杭州到北京的驿道,每30里挖一个水塘,每年鲫鱼季节(春末夏初),塘边竖起旗杆,晚上点着灯笼,等候日夜兼程的贡鱼濡湿保鲜,动用快马3000多匹,民夫数千人专送。真是“金樽美酒千人血,桌上佳肴万姓膏”!

     尽管清代宫廷与节日筵宴的名目繁多,仪式繁缛,但它却有明显的政治目的,是直接服务于清代的封建统治的,也是清王朝最高统治者致力于维护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统一而采用的一个十分奏效的手段与方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