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文化 查看内容

弘扬“陕菜之乡”饮食文化促进岐山陕菜产业发展

2013-7-25 17: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66| 评论: 0|原作者: 李明录|来自: 陕西省餐饮行业协会网站

     岐山县位于关中平原的西部,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周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以臊子面为代表的260余种陕西地方名菜名吃,素有“美食之乡”的赞誉。目前,以岐山臊子面为代表的风味小吃、名菜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县旅游业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充分显示了岐山美食的独特魅力。2005年7月,岐山县被陕西省烹饪餐饮协会授予全省惟一的“陕菜之乡”荣誉。2008年9月,还相继荣获“陕西省食品工业强县”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的称号。2010年,县域经济实力居全省第1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67元。
岐山县陕菜产业快速发展,主要是中共岐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他们把岐山陕菜名菜名小吃作为富民强县增加农民收入的朝阳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岐山县饮旅馆业商会的调查,岐山县委、县政府近十余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和做法:
     一、扩大宣传效应,提升知名度
     岐山县十分注重陕菜名吃产业的开发宣传,不断扩大名吃品牌的宣传效应,有力地提升了岐山名吃的知名度。近十余年来,岐山县委、县政府特别重视以餐饮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臊子面产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和名吃资源,加大对全县饮食文化和旅游业的开发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强化宣传力度,使岐山的名吃产业走出陕西,走向全国。2007年9月7日,时任岐山县委书记孟军作客新华网,担当岐山臊子面的形象大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同年11月8日,县政府副县长段长军在中国杨凌农高会上作客新华网,以“让臊子面香味飘得更远”为主题,进一步弘扬岐山陕菜名吃,有力地提升了岐山美食在全国的知名度。
     二、打造品牌效应,做大产业链
     1998年以来,为了加快全县名吃产业发展的步伐,岐山县以发展民俗饮食接待户为龙头,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为了搞好配套发展,县上先后投资1亿多元,拓宽、绿化、美化改造了岐周路7.5公里;对周公庙景区进行全新改造的基础上修建了北坡公园;还修建了周原广场、凤鸣广场、礼乐广场,“陕西民俗第一村”等设施,一个集古迹游览、民俗体验、名吃品尝,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岐山名菜名吃乡村旅游新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民俗接待户已由建园初期的8户发展到360多户,日就餐接待能力5000多人次,住宿床位800余张,带动发展臊子肉、手工挂面、食醋、锅盔等加工户320多户,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截止2010年底,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综合收入6.8亿元。
     三、扩大技术效应,提高竞争力
     先后四次举办臊子面大赛和名吃技能大赛,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了提升岐山臊子面的品牌效应和质量,2004年9月,县餐饮旅馆业商会配合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制订了《岐山臊子面、臊子肉制作技术标准》,并经省质检局对外发布。2004年11月23日、 2007年4月18日、2010年11月18日和2011年4月13日连续举办了四届岐山臊子面大赛,通过比赛,使这一传统名吃更加发扬广大。在此基础上,又于2010年11月18日由县总工会、县餐饮旅馆业商会举办了岐山首届名吃技能大赛。60多个企业560多名选手层层选拔参赛,从而极大地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四、开发文化效应,增加亲和力
     先后三次举办岐山县饮食文化、陕菜之乡及名吃产业研讨会,并汇集成书。2008年9月,由岐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科协、县老科协共同参与在西岐民俗村举办了岐山县首次饮食文化研讨会。2009年8月25日,在岐山县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经验交流大会期间,举办了“陕菜之乡”饮食文化研讨会,进一步弘扬陕菜之乡——岐山饮食文化,提升和扩大岐山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岐山县餐饮服务业快速发展;2011年元月8日,县工会、县工信局、县餐饮旅馆业商会等单位在西安永丰面馆召开了岐山名吃研讨会,邀请省、市电视台和有关新闻媒体参与宣传报道,对宣传岐山名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利用节会效应,增强创新力
     做大做强名吃产业,举办首届名吃美食节。为了弘扬岐山名吃悠久文化,深度挖掘西岐名吃内涵,把岐山名吃产业做大做强,使“陕菜之乡”岐山的名吃冲出陕西,走向全国。岐山县委、县政府于2011年4月11日至14日在岐山县礼乐广场举办了“2011中国·岐山名吃美食节”。在美食节上,县劳动竞赛委员长会表彰了在餐饮界做出突出贡献的胡永丰、郝忠平等10名岐山县“十佳餐饮创业明星”;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认定命名了陕菜之乡岐山“十大名小吃、八大名菜”;举行了由李明录主编的《岐山名吃历史故事及制作工艺》一书的首发式;还成功举办了臊子面大赛及招商洽谈缔约活动,当场签约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额7.22亿元,合同引资6.8亿元。
     岐山名吃虽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同全省、全国一些先进县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二是岐山名吃的品牌还不够响;三是产业创新不足,未形成统一连锁经营的现代管理模式;四是餐饮业的总量规模较小,餐饮企业的饮食文化不够鲜明;五是政府推动作用还不够,相关的扶持政策尚在研讨阶段等等。为此,今后打算在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推进标准化实施、规范化管理、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回顾我县名吃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名吃产业的深入发展是推动全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有效手段,必须常抓不懈。名吃产业的大发展,农民自己凭一技之长开饭店,不仅实实在在的增加了收入,而且还给全县增加了税收,带动了就业,也有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崛起。
     (二)品牌效应是发展名吃产业的魂与根。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地方会因某种名吃而使这个地方闻名全国。因此,抓好名吃的挖掘、创新、宣传、商标注册等一系列工作是发挥名吃效应的最好的途径。目前岐山县正在加大被陕西省烹协认定的岐山“十大名小吃”、“八大名菜”的应用推广和宣传工作。
     (三)深度挖掘、推广名吃内在的文化内涵是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去食堂就餐,不仅是品尝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高雅的就餐环境和文化享受。岐山的名吃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应在弘扬古老的西岐饮食文化上大做文章,使名吃的丰富文化内含得以彰显,给顾客奉献出其它地方没有的岐山特色饮食文化大餐。

(李明录   岐山县餐饮旅馆业商会秘书长、讲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