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走热的食品这几年常见,比如挂名“台湾名食”的麻花等等。街头一家小店,门都不开只开一个小窗口,就能排着长队买货。没有质量标准也没有服务承诺,凭什么会这么热?我看主要是消费者的舌头做主。舌头有时候不联系头脑,待到口味疲软了,也就歇了菜,“名食”也就无名了。跟风的一般都是年轻女性,他们的舌头最灵敏。一家走热之后就有两家三家跟着来。之后就悄没声儿地见不着了。 这个事儿很悬的,弄不好会出大事。 好食品也能声名远播,有两个方法留住声名,一个是地理标识产品注册,这是现在农产品保护的常用方法。有的县市还把它作为唯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因为宣传了它就等于宣传了一级地方政府。第二个方法是注册商标,如果有人对这有兴趣,给编辑部来个电话或者发个信息。我们还从来没听过反馈意见。 地理标识产品确实是个好东西,有些产品没有它还无法保护。可要用它保护当地的产品必须有特殊的手段。一是有地理标识的特色,比如食品的色香味,制作过程的特殊工艺。、二是保证使用标识范围不会任意扩散的手段。一种农作物它天然地具有特殊的色香味,因此受到市场青睐。地里标识产品称号批准下来,立马惠及一方,有时也使四周的乡亲沾边得利。吃大锅饭吃惯了,你有我也有你富我也富你穷我也穷我离你才十里地,为什么我就不能用你的地理标识?我娘家妈還是你们县的呢。这个分寸谁来把握?这又是一个组织起来由专门机构来掌握地理标识使用权的问题。我知道有些专门机构采购特定地理标识产品的专门方法,那就是“地理指纹检测法”。主要用于中药材检验。最近几十年中药材种植得到普及,但中药疗效普遍下降,主要就是随意开发药材生产的缘故。同一种植物药材生产地不同疗效不同,差别在哪里,就在土壤成分和其他自然地理条件,例如微量元素含量。 可见,地里标识产品的有效性需要有一个适当的机构适当的质量标准来保证。没有这个措施用不了几年地理标识产品就成了有名无实的符号。这样的教训太多太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操作地理标识产品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要把我们的名优特产保持长久并且不断发扬光大,学习西方经验非常重要。如果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疏忽丢了这份地方荣誉,就等于丢了子孙后代的家园和饭碗。那可是罪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