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文化 酒文化 查看内容

黄酒分类详解

2012-8-22 19: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50| 评论: 0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酿造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因其酒液呈黄色而取名为黄酒。黄酒以糯米、大米或黍米为主要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而成。黄酒为低度(15%-18%)原汁酒,色泽金黄或褐红,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浸出物,营养价值高。成品黄酒用煎煮法灭菌后用陶坛盛装封口。酒液在陶坛中越陈越香,故又称为老酒。

      随着人们日渐对养生保健要求的逐渐提高,黄酒的高营养价值被黄酒企业加倍重视。各黄酒生产制造商研发高科技技术,改良黄酒口味的同时,将其含有的营养价值数倍提升。这其中,胜景山河黄酒堪为典范。为了令人们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黄酒,胜景山河教您如何给黄酒分类。
     黄酒之分类:
     黄酒品种繁多,制法和风味都各有特式,主要生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一带,以浙江绍兴的产品最为著名。黄酒大致可分为:
    1、按原料和酒曲分:
    糯米黄酒
    以酒药和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黍米黄酒
    以米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
    大米黄酒
    为一种改良的黄酒,以米曲加酵母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吉林及山东。
    红曲黄酒
    以糯米为原料,红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福建及浙江两地。
    2、按生产方法分:
    淋饭法黄酒将糯米用清水浸发两日两夜,然后蒸熟成饭,再通过冷水喷淋达到糖化和发酵的最佳温度。拌加酒药、特制麦曲及清水,经糖化和发酵45天就可做成。此法主要用于甜型黄酒生产。
    摊饭法黄酒
    将糯米用清水浸发16至20天,取出米粒,分出浆水。米粒蒸熟成饭,然后将饭摊于竹席上,经空气冷却达到预定的发酵温度。配加一定分量的酒母、麦曲、清水及浸米浆水后,经糖化和发酵60至80天做成。用此法生产之黄酒质量一般比淋饭法黄酒较好。
    喂饭法黄酒
    将糯米原料分成几批。第一批以淋饭法做成酒母,然后再分批加入新原料,使发酵继续进行。用此法生产之黄酒与淋饭法及摊饭法黄酒相比,发酵更深透,原料利用率较高。这是中国古老的酿造方法之一。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盛行。现在中国各地仍有许多地方沿用这一传统工艺。著名的绍兴加饭酒便是其典型代表。
    3、按味道或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4、按其它不同方式分:
    根据酒的颜色取名:
    如元红酒(琥珀色)
    竹叶青(浅绿色)
    黑酒(暗黑色)
    红酒(红黄色)
    根据加工工艺不同取名:
    加饭酒(原料用米量加多)
    老廒酒(将浸米酸水反复煎熬,代替浸米水,以增加酸度,用来培养酵母)
    根据包装方式取名:
    花雕(在酒坛外绘雕各种花纹及图案)
    根据特殊用途取名:
    女儿红(女儿在出生时将酒坛埋在地下,待女儿出嫁时取出,敬饮宾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